当前位置: 七色花 > 虫害 > 农作物 >

豆荚野螟为害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

2021-03-20 20:49
豆荚野螟,属鳞翅目,螟蛾科。国内分布区北起、内蒙古,南至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,东面滨海,西向自陕西、宁夏、甘肃折入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

别名:豆螟蛾、大豆螟蛾、豆豇螟、大豆卷叶螟

分布为害:豆荚野螟,属鳞翅目,螟蛾科。国内分布区北起、内蒙古,南至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,东面滨海,西向自陕西、宁夏、甘肃折入四川、云南、西藏。华中、华南诸省,密度常较大。是大豆的重要害虫,为害大豆、虹豆、绿豆、扁豆及刺槐、葛等豆科植物。

为害特征:以幼虫为害豆叶、花器及豆荚,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。在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便,受害豆荚品质极低甚至不能食用。

发生规律:豆荚螟为害大豆(黄豆)既普遍、又严重,是常见的主要害虫,在我国南方、北方均有发生。成虫产卵于花蕾和嫩荚上,幼虫多在上午6-9时孵化,初孵幼虫不食卵壳,在豆荚上爬行15-30分钟后。稍息片刻就开始吐出一种白色丝状物裹住虫体,然后在豆荚上蛀入,经3-6个小时就钻进豆荚内,并吐丝封孔,在荚内蛀食为害。初孵幼虫如果不及时蛀大豆荚时就会自己死亡,3龄后的动虫会转荚为害,一头幼虫一生可为害2-个豆荚,严重影响产量,气温条件不同,豆荚螟的卵和幼虫的生育期也有不同。

防治措施:及时清除田间落花、落荚,摘除被害卷叶和果荚,集中销毁。重害区应避免豆类作物与豆科绿肥连作或邻作;在花期和结荚期灌“跑马水”1-2次,改变田间小气候,也可有效减轻为害;收获后豆田翻耕,冬春灌水浸田;黑光灯诱蛾。
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