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七色花 > 虫害 > 农作物 >

大豆食心虫为害、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

2021-03-20 20:49
大豆食心虫,属鳞翅目,小卷叶蛾科。是黄淮流域、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虫害。西北及长江流城也有发生。

别名:大豆蛀荚蛾,豆荚虫,小红虫

分布为害:大豆食心虫,属鳞翅目,小卷叶蛾科。是黄淮流域、东北地区的大豆主要虫害。西北及长江流城也有发生。该虫食性单一,仅为害大豆与少数几种植物。不仅减产且降低大豆品质,一般年份虫食率10%-20%,严重年份达30%-40%,甚至高达70%-80%,北起黑龙江、内蒙古、新疆、南抵台湾、浙江、江西、贵州、云南、东接国境线,西达新疆、云南均有分布。东北、华北几省,是很重要的大豆害虫。国外分布于朝解、日本、俄罗斯。

为害特征:以幼虫蛀入大豆荚内食害豆粒,也可寄生在野大豆和苦参上。以幼虫蛀食豆荚,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虫体,一股从豆荚合缝处蛙入。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。

发生规律:在华北、东北、西北、华东等地均有发生,1年发生1代,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。在华北地区,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咬破茧壳,上升到土表重新结茧化蛹,8月上、中旬为化蛹盛期,8月中、下旬成虫羽化出土,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,8月末至9月初为卵料化高峰期,初孵幼虫当天便蛀入豆荚内取食豆荚和豆粒。一般一只幼虫可咬食2粒豆粒,不同品种受害程度差异很大。整个生育阶段约有1个月时间在豆荚中为害,约10个月在土壤中度过土壤条件对虫口密度影响很大。幼虫生存的低温极限为-20°C左右,土壤温、湿度影响幼虫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和位移,越冬以后幼虫生活力降低,土壤湿度、天敌、中耕等因素可造成幼虫死亡50%-80%。

防治措施:①选种抗虫品种;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需关系密切,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,术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。②合理轮作,尽量避免连作,③化蛹期在豆荚地增加中耕次数,豆荚麦地收割后立即深耕细耙,杀死幼虫和蛹;龙其是秋季翻耕,可增加越冬死亡率,减少越冬虫源基数。
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