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七色花 > 病害 > 农作物 >

水稻赤枯病症状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

2021-03-20 20:08
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,在水稻分蘖期最易发生。此病一且发生,会造成稻苗出叶慢,分蘖迟暖或不分蘖,株形簇立,根系发育不良等,引起僵苗不发,严重阻碍水稻

别名:熬苗、坐棵

分布为害: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,在水稻分蘖期最易发生。此病一且发生,会造成稻苗出叶慢,分蘖迟暖或不分蘖,株形簇立,根系发育不良等,引起僵苗不发,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。水稻赤枯病是生理性病害。发病相株常并发胡麻斑病,加重为害,延迟水稻生育期,严重时减产30%以上。

 

症状: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内因是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,营养比例失调,秧苗长势差。发病植株外部的典型症状是:叶片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。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;斑点从下部老叶尖端最先产生,然后向下这逐渐变赤褐色,最后全时枯死,由下部老叶片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延,严重者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,远看似火烧状。

病原:是一种生理性病害,有几种原因引起:土壤缺钾型、植株中毒型、低温诱发型。

发病规律:

(1)土壤缺钾型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,不能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而发病。此类型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、漏水田和红、黄壤水田。这类田常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,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,叶片狭而软,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,后出现典型症状。稻根短而细、呈黄褐色至暗褐色。根表皮层水渍状透明,根毛少且易脱落。

(2)植株中毒型:因土壤中含有大量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,降低其活力而发病,此类型多发生在深泥田、长期灌深水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。这类田稻苗裁后难返青,或返青后稻苗直力,几乎无分蘖,叶尖先向下褪绿,叶片中肋周边黄化,并长出红褐色斑点,最后表现出典型症状。稻根为赤褐色,新根少,老根变黑甚至腐烂,有类似臭鸡蛋气味。

(3)低温诱发型:因长期低温阴雨,影响水稻发根及吸肥能力而发病。此类型多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阴雨天气或梅雨季节,一般大面积同时发病,只不过有轻有重。由于在低温条件下,植株上部嫩叶变为淡黄色。叶片上也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小点,尤以叶尖部为多,下部老叶起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,随后出现典型症状,稻根软绵,弹性差,白根少而细。

此外,稻苗栽插过深,偏施氮肥、稻田长期积水等,都会加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。

防治措施: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,以预防为主,井根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的防治。

(1)精耕细作,提高土壤熟化程度,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堡。土质差的要调换客土,种好绿肥,增施厩肥土杂肥,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,发挥土壤潜在肥力。

(2)合理施肥,提高基肥质量多施腐熟有机肥,增施磷钾肥;绿肥、秸草还田的出块,最迟在插秧前10天浇灌,且每亩微施50kg石灰,以加速绿肥及秸秆腐烂,也可将绿肥成精杆区制还田。

(3)加强田间管理,提高载培技术。采用培育壮秧、抛栽、浅水勤准等裁培技术:提高田间排灌系统标准,减水少、肥渗漏;适时搁田和追肥。

(4)采取相应措施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对缺钾土壤,应补施钾肥,适当追施速效氮肥;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,应立即排水,每面施石膏2-3kg后耘稻露田,晒田;低温阴雨期间,及时排掉温度较低的雨水,换灌温度较高的河水。对已发生赤枯病的田块,应立即搁田,在追施氮肥的同时,必须配施钾肥,随后耕田,促进稻根旺发,提高吸肥力。也可喷洒浓度为1年的氯化钾液,成0.2%的磷酸二氢钾液。
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