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七色花 > 病害 > 农作物 >

小麦绣病症状、危害及防治措施

2021-03-20 20:08
分布为害:小麦秆锈病为害小麦、大麦。流行年份病害发展迅速,为害重,可在短期内造成较大的损失。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城、南方冬麦区及东北,华北、西北春麦区。

小麦锈病有秆锈、叶锈和条锈三种。

别名:小麦叶锈病又叫小麦黄痘病

分布为害:小麦秆锈病为害小麦、大麦。流行年份病害发展迅速,为害重,可在短期内造成较大的损失。主要发生在黄淮流城、南方冬麦区及东北,华北、西北春麦区。小麦叶锈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,近年来在华北、西北及东北各地发生日趋严重。小麦条锈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,是小麦锈病中发生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锈病,流行年份可减产20%-30%,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。

症状:三种锈病症状区别:条锈成行、叶锈乱、秆锈是个大红斑,锈病的孢子零散生于小麦的茎秆和叶片上,呈橘红色,孢子堆较大,最适宜温度为20C。叶锈病的孢子堆分散或密集在小麦叶片上,呈红褐色,颜色比秆锈病淡,孢子堆也比秆锈病小,对温度的要求介于秆锈和条锈之间,条锈病的孢子堆在小麦穗部和叶片上沿叶脉排列成显著的条斑,颜色为黄色以至枯黄色、孢子堆比叶锈病小、气温在5-15°C时发育受阻,有间歇的小雨和雾露天气可助长发育。

病原:小麦秆锈病原为禾柄锈黄小麦专化型Puccinia gromini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
叶锈病原为隐匿柄锈菌Puccinin recondina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
条锈病原为条形柄绣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miformis.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
发病规律:锈病病菌寄生在小麦上,吸收寄主的营养才可生存,其寄生性较强。不同锈病的种群对同一种小麦的寄生反应是不一样的、有的可在其上寄生,有的却不适宜寄生,即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、人们把不同的病菌种群分为不同的生理品种。若当地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不适宜当地的病菌寄生,即小麦对锈病产生抗性,可以抵制其发生流行。所以,品种的抗性是影响小麦锈病流行的一个主要因素。环境条件(主要是田间气候)是影响小麦锈病为害流行的第二位因素,春季气温高、雨多、田间温差大,有利于绣病的侵染为害。反之,锈病不易发生。

防治措施:明确了小麦绣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及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,就可以I对症下药,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防治。(1)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只是相对的。在当地比较抗病的小麦品种,种植数年以后,不易感病的锈病生理品种逐步退位,而易感病的锈病生理品种逐步产生,发生面积逐步扩大,为害加重,使小麦抗病性丧失,成为感病品种。

(2)铲除杂草,施足底肥,早施追肥,增施磷、钾肥,在拔节期追施草木灰、钾肥,在拔节到抽穗期喷施磷肥,增加植株抗病能力。

(3)药剂拌种是控制菌量的重要手段,拌种可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g拌麦种50kg或3%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100g拌种30kg,凉干后播种。

(4)防治小麦锈病的药剂比较多,目前应用较广的药剂是三唑酮,建议使用新型三唑类杀菌剂如用12.5%氟环唑悬浮剂每亩50-60g,或25%丙环唑乳油每亩30-40g,或25%苯甲丙环唑乳油4000-5000倍液,或25%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喷雾。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持效期更长、安全性更好。后期田间发病较重时可用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-60克/亩。发病的田块需喷药2-3次,每次间隔7-10天,可控制病害。也可用50%硫磺甲硫灵悬浮剂500-700倍液,或亩用20%烯肟戊唑醇悬浮剂15-20g对水喷雾。

    最新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