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七色花 > 病害 > 农作物 >

水稻纹枯病症状、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

2021-03-20 20:36
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,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,轻者影响谷粒灌浆,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、不能抽穗或枯孕穗,一般减产10%-20%,严重时可减产50%以上。

别名:水稻云斑病、水稻云纹病;俗称花秆、花脚瘟

分布为害:纹枯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,一般早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和后季稻,轻者影响谷粒灌浆,重者引起植株枯萎倒伏、不能抽穗或枯孕穗,一般减产10%-20%,严重时可减产50%以上。世界各产稻区均有发生。主要引起鞘枯和叶枯,使水稻结实率低,瘪谷率增加,粒重下降,一般减产10%-30%,发生严重时,减产超过50%。

症状:水稻纹枯病是一种高温、高湿病害,一般在分蘖盛期开始发病,圆秆拔节到抽穗期盛发,主要为害叶鞘,叶片次之。发病初期,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,以后逐渐扩大为云纹状,中部灰白色,潮湿时变为灰绿色,病斑由下而上扩展,逐渐增多,穗颈受害变成湿润状青黑色,严重时全穗枯死。病部的菌丝在表面集结成团,先为白色,后变成暗褐色的菌核。

病原:病原为立枯丝核菌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有性态为瓜亡革菌,属担子菌亚门真菌。

发病规律: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,第二年漂浮在水面的菌核附着于稻株上,在温度适宜时生出菌丝,侵入叶鞘,引起发病,然后病部菌丝向稻株上部成邻近稻株蔓延。从水稻分蘖盛期开始发病,拔节期病情加快发展,到孕熟期前后盛发,乳熟期病情下降。该病喜高温、高湿,夏、秋气温偏高,而水偏多、有利于该病发生;水稻过度密植,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、连续深水灌低,透气透光差,田间湿度大,加速菌丝的伸长和蔓延,都有利于发病,矮杆多穗型的品种因分蘖多,叶片密集,容造成易感病。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与菌源基数,品种抗性、气候及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。凡当年移栽前灌水时打捞菌核较彻底的地块,发病轻:反之菌核越冬数量大发病重。糯稻病重于稻,籼稻重于粳稻;矮秆品种重于高秆品种:早熟品种重于晚熟品种。在温度适宜条件下,阴雨天发病重。浅水浇灌、适时晾田的发病轻,长期深水灌田的发病重:氮肥过多易徒长、抗病性差,发病重。

防治措施:

(1)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一系列复杂的物理、化学反应的结果,水稻植株具蜡质层、硅化细胞是抵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种机械障碍,是衡量品种抗病性的指标。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种快速手段。水稻对纹枯病抗性高的资源较少,各地应因地制宜选用较抗耐病品种。

(2)打捞菌核,减少菌源。要每季大面积打捞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。加强裁培管理,施足基肥,追肥早施,不可偏施氮肥,增施确钾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使水稻前期不被叶,中期不徒长,后期不贪青。灌水做到分蘖浅水、够苗露田,晒田促根、肥田重晒、瘦田轻晒、长穗品润、不早断水、防止早衰,要掌握“前浅、中晒、后湿润”的原则。

(3)抓住纺治适期,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%即施药防治。首选300克/升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,或1000亿个/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克/亩。在孕穗始期和末期用30%苯甲丙环唑乳油2000-3000倍液各防治一次,不仅治病效果好,还可以起到明显增产作用。也可亩用50%退菌特可施性粉剂80g对水75kg喷于稻珠基部,兼治菌核病,或亩用40%硫磺多菌灵悬浮剂150g兑水喷雾,或用三环丙唑、30%乙唑稻瘟灵、丙唑、咪鲜胺、井冈杀虫单等多种药剂。

    最新资讯